竹編,一種質樸但變化多端的工藝,也是大家對於竹南的一項記憶點。
竹編工藝, 看似只是不斷重複動作,但每一步驟都是細節,每一根竹子都需要精確的安排和編織,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整個作品的結構和美感。百遍,千遍,一支一支編成了面,編成了景。其中不但考驗眼力、方向感、技法的靈活應用,更關鍵在需耗費極大的耐心。這讓我們更加尊重竹編師傅們的工藝和技術。
#我們將工藝保存進時間裡
<來自竹南小鎮的竹編師父>
認識楊師父已經一年多。
他待人總是非常謙虛和善,也從不藏私教授竹編的技藝。
在竹南的幾個小社區教課,只收材料工本費的那種佛心。
每每拜訪他的工作室(也是住家)
客廳的一角,便是埋頭創作竹編的天地。
大至劈材,小至削薄至0.45的竹絲(兩張A4紙)。
他都能駕馭自如,可以看到職人的熱情與耐心。
原本的職業是塑料研發工程師,在他48歲接觸竹編後,便一頭栽進成為退休生活的重心,至今已經16個年頭。(2023)
與楊師父合作的「竹藝腕錶」,從中認識了竹編的美與法,結合「可以配戴的工藝品」構思。
如「傳統 」、「磚瓦 」、「變形蟲 」、「菱花 」等編法...搭配
#1多點 手作木框的厚實溫暖,著實像一件件的藝術品。
「工藝聚焦的不只是物件,那內在的頂針精神,更影響了我們的生活。」
工藝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它們為人們提供了許多實用的物品和裝飾品,同時也成為了人們文化和藝術的表現形式。
【中山168】▎技藝,來自竹南小鎮的竹編技藝
【影片】https://youtu.be/AG6bW1dACjc
《竹藝變變變》客家新聞雜誌第826集 精彩回顧